_JPG.jpg)
Dr. Joe Wong
肌少症中心
Sarcopenia Centre
營養補充
進食適當營養補充劑,可以增加肌肉及減少肌肉流失。研究發現一些有效補充劑,再配合治療便可在16個星期內,增加體內肌肉。
你聽過HMB嗎?
HMB是近來健身圈熱門話題補充品,一般認為可能有助於增加肌肉合成、提升力量表現。但不只有健身人士適合補給HMB,40 歲後每10年肌肉流失約達8%,70歲後肌肉流失加速,平均每十年更可能流失15% ,一般人都會補給幫助增加肌肉生長所需的蛋白質,但只補給蛋白質是不夠的, 因為肌肉流失速度加快,更要同時留住肌肉、預防肌少危機,HMB可幫助肌肉合成、減少肌肉流失是關鍵!
Q1:HMB是什麼?HMB好處作用有哪些?
β-羥基-β-甲基丁酸(HMB)為白胺酸代謝產物,可活化mTOR路徑蛋白質合成作用,抑制泛素蛋白酶體之蛋白質分解作用,可能促進肌纖維肥大,緩減異化狀態之肌細胞凋亡與肌肉萎縮。 健康成年人每日補充3g 之HMB,有助於阻力訓練後的肌肉增長與肌力提升。
白胺酸屬於胺基酸的一種,在白胺酸的代謝過程中,僅約5%的白胺酸會代謝成HMB ,也就是β-羥基-β-甲基丁酸。HMB屬於一種有機酸,具雙效作用,幫助肌肉合成,也能抑制肌肉分解。隨著年齡增長,消化吸收代謝能力都下降,體內的HMB濃度也會逐漸下降 。且研究亦指出,HMB濃度下降會影響握力及肌肉量,這時若要防止肌肉流失,補充HMB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,有助於肌肉合成,改善體能及體力,維持肌肉健康。
HMB 好處1:有助肌肉生長
有許多HMB相關的研究表明,每天補給HMB約1.5-3公克並持續3個月以上,可以看到肌肉量的增加。 因HMB可增加肌肉蛋白質合成,從而發揮幫助增加肌肉生長的效果。對於一般民眾來說,預防肌少症、維持行動力也是一大課題,除了多補充蛋白質、多運動,也可考慮額外補充HMB。
HMB 好處2:增加肌肉力量
成年人在40歲後的肌肉流失速度,約為每10年會減少8%,肌肉力量則是以每年1.5%的速度下降 ,因此要留意預防肌少症。研究顯示,在補充HMB並配合運動如阻力訓練的狀況下,HMB能幫助增加肌肉生長,提升運動時的力量表現,並且在增加力量的同時,還有助於預防運動造成的肌肉損傷等7。
HMB好處3:減少肌肉流失
即使多補充蛋白質、運動訓練增加肌肉,增肌的速度也可能比不上流失速度,現代人的生活型態、年齡及缺乏運動等因素,都可能促進蛋白質分解,進而使得肌肉加速流失,若無法預防肌少症,行動力也可能連帶受到影響。研究發現,補給HMB可能幫助抑制蛋白質分解,對於預防肌肉流失、維持力量表現也可能有幫助。
HMB好處4:改善肌肉功能
除了增加肌肉量及力量表現,為預防肌少症,肌肉要重質也重量,才能真正鞏固行動力的基礎。肌力不足、有早期肌少症或是肌肉量不足的肌少症患者,在足夠熱量及蛋白質攝取下,每日可補充約1.5-3公克HMB,有助改善肌肉性能。
想要增加肌肉只補充蛋白質就夠嗎?
聽說HMB也能幫助肌肉生長?
近來幫助增長肌肉,提升肌力的新趨勢是醫療級營養HMB,可說是在健身圈相當熱門的營養素。但其實增加肌肉量不僅只有健身者需要,40歲後民眾的肌肉會加速流失 1,因此需足夠的蛋白質,提供肌肉充足的營養。不過蛋白質雖能幫助肌肉合成,卻無法有效阻止肌肉分解,因此補充蛋白質外,支鏈胺基酸代謝物HMB,除了幫助肌肉生長外,更能防止肌肉流失 2。
怎麼補充HMB?建議的補充量是多少?
HMB對維持肌肉健康好處多多,多數研究發現每天攝取約1.5-3g HMB可看到改善變化,然而我們從食物中代謝的HMB含量很少,例如常見的雞蛋,至少要吃進約50顆 *,才能轉換達研究中1.5g HMB的量。
至於每天建議可補充多少HMB呢?想要預防肌肉流失、增加肌肉力量,預防肌少症,在足夠蛋白質攝取下,不同肌肉狀態,對HMB的建議攝取量建議也略為不同,依目前研究建議,適合補給HMB的族群,以及HMB的每日建議攝取量,整理如下表所示。
適合補給HMB族群
想要日常保養肌肉健康的人建議補充0.75g CaHMB
肌肉量不足、有早期肌少症的人建議補充至少1.5g CaHMB
肌肉量嚴重不足的肌少症患者建議補充至少3g CaHMB
對於運動員的補充,每天建議的 CaHMB 建議攝取量,應與運動營養專長的醫師或營養師討論。
1.Baier S et al.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. Jan-Feb 2009;33(1):71-82 / Janssen I et al.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. 2000;89(1):81-88.
2.Landi F, et al.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. 2019 Jan;22(1):37-43.
3.Espina S, et al. Nutrients 2021;13:3764.
4.Kuriyan R, et al.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. 2016;81:13-8.
5.Peng LN, et al. Aging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2024; 15(1), 8-14.
6.Paul GL. J Am Coll Nutr. 2009 Aug;28 Suppl:464S-472S.
7.Wilson JM, et al. Eur J Appl Physiol. 2014; 114(6): 1217–1227.
8.Costa Riela NA, et al. Ann Nutr Metab. 2021;77(1):16-22
9.Azzolino D, et al. Front Med (Lausanne) 2021;8:697954
